您当前的位置:  图书中心
  •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集。是作者过去生命里的记录,都是她的南方印象。有时湿暖闷热,有时清新亮丽,都是精灵,都有可能变幻出形象的情景,然后,这情景生长出枝叶,吸引来更多的精灵,创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 本书是一名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归侨教授对其大半生的概括与总结。其出身马来西亚一个橡胶农家庭。1953年回国后成长为 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英语教学。
  • 这部书稿,大多写于2009下半年和2010年;大多写的是作者的童年和我的家乡。2011年已整理成“书”,一直存放在电脑里;至今,五载又过去了,核对了一下,内中文章,几乎全部在报纸杂志上刊登过。
  • 作者以温婉、端庄,而又清凉如水的笔调,抒写了他的个体宿命,轻刷着这个世界的悲伤。以及他对人世孤独的叩问,和与事物的相惜、相谐,弥漫在每一个诗行之间,无法摆脱的困惑。
  • 本书所辑录的文章,是作者十几年间的读书心得与聆乐感悟 ,既有对古曲典故的解读,也有对名家名曲的品评,还有借音乐抒发生活的感想。在行文上不拘一格,谈古论今,夹叙夹议,有感而发,属于随笔性质,姑且称之为“音乐文化散文”。
  • 本书记录着作者的亲身经历,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更是作者对往昔的回味与咀嚼,如同潺湲的小溪。文章以写作者的故乡石塘为多。
  • 近五年来,温州大学先后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年”活动、“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大讨论等活动,《温州大学报》开辟了“人才培养质量大家谈”、“溯初致远·教育论坛”、“做好老师·大家谈”等专栏,广大教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题,发表了诸多观点犀利、意蕴丰厚的言论。
  • 本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等几个专题,对思想政治方面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 本书共分三辑:莎学、诗品、译艺。每辑各10篇论文,其中29篇曾公开发表,大多发于核心期刊或重要会议论文集,其余4篇也曾在相关学术会上作发言介绍。
  • 本书是浙江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社会服务示范项目的总结文本。全书总结了杭州、宁波嘉兴三地对失独家庭开展专项服务,采用上门服务、心理慰藉、组织活动等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失独老人建立支持系统,重树生活信心。
  • 本书收录了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集中反映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浙江经验的调研成果。全书共收录30多篇报告。
  • 本书基于制度—行为分析框架,剖析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解释了这一行为的生成机制:特定的情境条件所形成的内在动力、激励机制、约束条件和弹性的行为空间这四组关键变量的组合,并且提出治理这种行为偏好的方向性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