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图书中心 > 大众读物
  • 《昨日的风》收录作者于2020—2023年间创作的120幅插画作品。作者笔下的作品集中展现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以蒙眬的色调来展现记忆模糊而纯真的特点。她用低饱和的颜色表现出了回忆中的画面,有一些遥远、有一些凝望、有一些温暖,也会透露一些阳光。每幅作品都是一个校园时刻的定格,充满和朝气和希望,熟悉的校园布局、黑板、粉笔、走廊,点滴笔画足以勾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记起欢乐与紧张并存的校园时光。
  •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状元。历翰林院修撰,广东学政,江南、河南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系清中期著名学者,著有《邃雅堂集》《易原》《春秋日月表》《说文声系》《说文解字考异》等。本书查阅姚氏本人著作和《清史稿》《清实录》《姚氏家乘》《归安县志》等史料,以年谱的形式全面反映了这位状元的一生。
  • 本书入选海盐县委宣传部资助的“2023年海盐县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本书中的部分作品已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共六辑,第一辑“生活课:孤独与温暖”侧;第二辑“生活的姿势”;第三辑“倾听光的声音”;第四辑“生活课:非常现实”;第五辑“此时此地,此刻深情”;第六辑“生活课:水云间”。
  • 自2005年至今,上海以项目管理的形式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促进各基层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到社区建设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时期也有了新进展,紧随时代步伐转移了实验重点、发展重心不断拓展、项目内涵不断延伸。通过实验,不断促进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进一步扩大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局面,创新终身教育新成就。本书围绕上海社区教育的典型经验,主要从理论探索、基础能力建设、资源开拓、服务能力拓展、内容形式创新、
  • 本书为第16届金龙奖“最具网络人气漫画奖”作品,入选2019年“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本书是一部以南北方动物为主角的作品。北方的的黑雁在南迁过程中落单,正独单的时候遇到被人抛弃的麻雀。两只不同种族的鸟儿通过简单的交流成为相互依赖和信任的朋友。温馨逗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让人会心一笑,也深受感触。
  • 《临海有意思》以“段子”的文字形式,以幽默和接地气的语言风格,生动鲜活地展示其风土人情、城市特质、人文性格等,是全面宣传临海的通俗读本,是临海地标读物。几百处细节写成一个个简短的段子,诙谐幽默宛如与老友聊天,配有几十幅原创幽默插图,以来自生活的平实素材唤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能见微知著,了解临海的过去和现在及浙江人民的精神风貌。
  •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应用中,讲话文稿属于机关文稿的一种,但讲话文稿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文稿,这类文稿的主要目的就是贯彻上级重要精神,实施本级组织决策,对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务实可行的具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讲话文稿,高质量、高品质的讲话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哪个历史时期,学习贯彻上级领导讲话精神都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由此可见
  • 本书旨在深入探究北欧五国政治历史和法律制度,特别是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历程、困境与勃兴。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北欧五国宪法与基本法律制度概述。第二章:北欧五国司法审查制度生成与模式。第三章:20世纪北欧司法审查遭遇的困境。第四章:欧洲一体化与北欧司法审查的复兴。第五章:北欧模式司法审查制度实践的普遍意义。本书详细描述北欧司法审查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独特模式,主要服务于法学和国别研究领域。
  • 《方太古年谱》系经金华市社科联立项的古文化科研项目性著作,今年3月份经有关专家会审通过。主要内容包括方太古故里兰溪概貌、方氏家族族系传承、方太古一生经历年谱、方太古存世诗文、友人赠方太古诗文,以及当朝高官为其撰写的《行状》《传志》《墓志铭》和评价文章。方太古(1471—1547),字元素,号“寒溪子”,史料称其气节刚正高尚,秉性耿直守诚,文章诡崛俶傥,诗词泣鬼惊神,系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
  • 本书为是日本中世文学名著《徒然草》的中译本。《徒然草》代表着日本古典随笔的最高成就,是最受日本人喜爱、与日本人最亲近的古典文学作品。《徒然草》共二百四十三章段,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集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洋溢着作者的广阔视野、丰富的知识阅历及涵养,对自然与人世间的种种物象的深邃思考及富有柔性的观点。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改革开放迎来新阶段的背景下,本书从多维视角探析浙江开放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来源,系统总结浙江开放发展的有效做法,有助于发扬浙江经验,为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 本书是卡纳的自传体小说,被认为是非洲最重要的哲理小说之一,获1962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学大奖,也是迄今为止被改编成电影次数最多的非洲文学文本。本书主人公桑巴•迪亚洛是一名来自迪亚洛贝的非洲知识青年,他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家乡的长者鼓励他去白人学校,学习“无理也能赢”的方法。迪亚洛去法国留学,却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回到家乡后,他死在一个疯子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