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即将出版国内第一部四卷本插图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

栏目:最新活动 发布时间:2014-04-21
2014年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逝世70周年。浙江历来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和研究的重地。

还原莎翁原汁原味的语言风采  凸显莎翁率性本真的人格魅力

国内第一部四卷本插图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即将出版

                           

    

    2014年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逝世70周年。浙江历来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和研究的重地。朱生豪、梁实秋、虞尔昌、曹未风、孙大雨及众多著名莎学专家都是浙籍学人。浙江工商大学前身又是朱生豪夫人宋清如工作、生活了数十年的学校,与莎士比亚和朱生豪结下不解之缘。值此良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行将出版新编译的国内第一部四卷本插图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

    浙商大版《莎士比亚全集》是以朱生豪的译文为底本,经陈才宇教授校订和补译完成的。除对朱生豪先生的译作进行适当的修订,也增补他所遗漏的篇什。这套“全集”不但体现了莎翁作品的完整性,实现了校补风格的一致性;也维护了朱生豪译文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堪称我国莎剧翻译和研究的重大成果。浙商大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既为浙江建设文化强省添上了浓重一笔,也是对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和朱生豪逝世70周年的最好纪念。

    佚文补缺,涵盖最新莎学研究成果

    随着英国及世界文学史界对莎士比亚研究的不断深入,莎士比亚的剧作数量一直在递增。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时,公认的莎剧是37部,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莎剧已有39部。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生前编剧只为在剧院上演,而对是否出版并不感兴趣,加之印刷术和版本的原因,后人在研究其作品的归属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如果今天出版全集仍然只收录37部作品,也就不能称其为全集了。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这套《莎士比亚全集》,总共分四卷,为精装彩色插图本,共320万字。其中朱生豪译出31种戏剧;陈才宇补译8种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若干短诗。在旧有基础上,依据学术界多年的考证,确定收入《爱德华三世》以及由莎士比亚与约翰•弗莱彻(John Fletcher,1579—1625)合作的戏剧《两个高贵的亲戚》。两部作品由著名翻译家陈才宇一同译出,分别归类在历史剧和传奇剧中。还有《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其中两个片段是莎士比亚写的,收入附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收入了一首题为《致女王》的短诗,1973年才在手稿中发现,被确认是莎士比亚献给伊丽莎白女王的收场诗。可以说,这套《莎士比亚全集》收集了迄今为止为学界所确认的全部莎作,真正体现了作品的完整性。

    校补一致,统一整体译文风格

    1978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以朱生豪的译文为底本的《莎士比亚全集》,参与校订和补译的有方平、吴兴华、章益、方重、杨周翰、张谷若、杨德豫、梁宗岱、黄雨石等专家学者。1998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以朱生豪的译文为底本的《莎士比亚全集》,参与校订和补译的有裘克安、沈林、辜正坤、何其莘、索天章、孙法理、刘炳善等人。这两套全集是国内最重要的莎士比亚作品汇集。尤其是人民文学版,对我国的莎学研究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两套全集都是经多位专家学者的校订和补译完成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校补这部分文字风格多样化、校订尺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好处说是“各有千秋”,但文学翻译跟文学创作一样,其价值总是在作家和翻译家的个体劳动中实现的,集体的智慧有时不仅不能提升作品的质量,反而造成一种伤害。

    莎翁爱在剧中大量使用双关语,以及一些插科打诨、逗趣搞笑类打油诗。朱生豪受“诗言志”等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影响,对于这类对白,多有删略。但这些文字仍然是莎翁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再现莎翁原汁原味的语言风采,凸显莎翁率性本真的人格魅力,在今天若不依原文悉数译出,则有损莎翁艺术的完整性。

    陈才宇教授对这些被漏译或删减的部分进行了补译,如剧中诗共补译约两百余行。陈译沿袭朱译风格,讲究语言精辟、节奏和谐,使这些类文字游戏的对白更切合原文,其中的俗趣更显豁易解。陈译力求文字洗练生动口语化。有些由同义近义谐音词引发的机趣或涉宗教、神话、民俗等文化典故,则加必要注释。如戏谑和双关语较多的《爱的徒劳》《无事烦恼》各有44条注释,《仲夏夜之梦》有46条注释,《皆大欢喜》有34条注释。注释量比人文版和译林版多出数倍,为读者阅读欣赏提供了方便。

    忠于朱译,维护朱生豪译文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朱生豪研读莎剧之深,在中国无人可及。因而朱对莎剧“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这份对原作的透彻理解,天才诗人的灵犀感悟和充分自信,使朱生豪将“保持原作之神韵”,立为“译此书之宗旨”。“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可以说,朱生豪在翻译中标举“神韵”,超越了严复的“信达雅”和后来傅雷的“形似神似”之说,而与钱锺书先生的化境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朱生豪之译,确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再现了莎剧的神韵,这体现在保持了原作的精神、风格和语言特色。因而在70余年中,朱译文才一直为读者所喜爱,经久不衰。然而朱生豪年近32岁就因病早逝,未及译出莎翁所有作品,这也是中国译莎史上一大憾事。但这留下的空白,也为后人提供了一试身手的机会。

    浙商大版《莎士比亚全集》,编纂所依据的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这是与以前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最大的区别。人民文学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依据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进行校订,经过多次“润色加工”,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朱生豪译文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译林版《莎士比亚全集》则没有收入朱生豪所译的4个历史剧,同样也损害了朱生豪译文的完整性。

    陈才宇教授在全力投入这项工作后,数年如一日地深入研究、比较了各版朱译本。他极为尊重朱译原作,改正了后来的校订本对朱译文字的“润色加工”和某些过度校订。在具体的校订工作中,还遵循以下几条校订原则:1.可改可不改之处,不作自以为是的“润色加工”;2.尊重朱生豪行文中的吴语习惯(如,儿音化的词一概保留);3.维护朱生豪译语的历史感(如,“身分”不改为“身份”;“年青”不改为“年轻”);4.修改之处采用异体字,并在注释中给出朱译原文。

    浙商大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以不同字体清楚标示出校订者纠误和补译的部分,从而使读者对朱译原文和陈校订之文字一目了然,这样既尊重朱生豪的原译,又让校订者文责自负,在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的同时,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朱生豪,维护了朱生豪翻译的权威性。

供稿人:王程洁 钟仲南 赵丹